第402章 雁门老将行(2 / 2)

满唐华彩 怪诞的表哥 4008 字 1个月前

;;;;“契丹人!”

;;;;“啖狗肠,契丹人是怎么到的雁门关?!岢岚军呢?!”

;;;;“岢岚军被全歼了不成?!”

;;;;“……”

;;;;唐军将领们根本想不明白契丹人为何能这般神兵天将,因此军心大为动摇。

;;;;更让他们惊讶的是,契丹的兵力远超他们所料,那烟尘自从被扬起就没有再落下去,骑兵源源不绝地涌来,绵延至天边,看不到尽头。

;;;;燕惟岳被震惊到了。

;;;;他在边军待了一辈子,与突厥、契丹、奚都战斗过,还从未见过这些草原部落能攻到雁门关下。

;;;;号角声、鼓声接连不断,双方各自调整,对峙。

;;;;春日的阳光灿烂,照着将士们身上的盔甲,晃着耀眼的光。

;;;;燕惟岳布置妥当,眼看着契丹人还没开始攻城,在心里不停告诉自己要冷静,此时才想起怀里还揣着一封信。

;;;;他背靠着城垛坐下来,掏出信,打开,过程中手指莫名地一直在颤抖。

;;;;“嗖嗖嗖嗖……”

;;;;有箭矢从他头上飞过。

;;;;“放箭!”他大喊道,心想着开战了,这不是看信的时候。

;;;;正要收起,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被那首诗吸引住了。

;;;;那诗名为《雁门老将行》,第一句便写出了当前契丹人大军压境、兵临城下的危急气氛。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燕惟岳愣在那儿,目光仿佛透过信纸,看到了整个战场。

;;;;他心想着,这诗写得比崔颢的《雁门胡人歌》要好,且还是赠他的,心中不由涌起无限的满足。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一字一句,仔仔细细地把后面的诗句看过,燕惟岳咧开嘴,大笑起来,郑重把那信纸收好,起身大吼。

;;;;这一刻,诗意与战意同时在他心中迸发开来。

;;;;大唐的诗,尤其是大唐的边塞诗,寄托着的是这个恢宏的时代里顶天立地的男儿们无尽的豪迈梦想。

;;;;“儿郎们!杀敌!”

;;;;

;;;;

;;;;雁门关的战事来得突然,契丹人兵力雄厚,且忽然杀到城下,使得城门上的守军有些左支右绌。

;;;;战斗进行了三日,薛直的脸色愈发难看起来,显得忧心忡忡。

;;;;这日,契丹人鸣金收兵之后,他招过燕惟岳,以沉郁的语气道:“若再无援兵,雁门关只怕守不住了。”

;;;;“将军,为何?”

;;;;“还没看出来吗?”薛直从城楼上望向契丹大营,道:“区区契丹,岂有如此攻势?那其中是横野军啊。”

;;;;“怎可能?!”

;;;;燕惟岳冲到城楼边,极目望去,想要看清那藏在黑暗当中的真相,看到的只有点点的火光。

;;;;他很快就相信了薛直的判断,道:“若是横野军,是突厥人反了?随着谁造反?阿布思还是……安禄山?”

;;;;薛直没有回答,道:“代州的援军还未来,再派人去催一催吧。”

;;;;“喏!”

;;;;燕惟岳转身之前,想到一事,从怀里拿出一封信纸,递给了薛直。

;;;;“请将军一观,这是薛白赠我的诗。”

;;;;“哦?”

;;;;虽是情势危急之下,薛直还是展露出了镇定的微笑,接过那封信,轻声念了纸上的诗。

;;;;他似乎陷入了沉思,好一会儿才留意到燕惟岳还在城楼中,遂道:“燕将军,把这张纸送我可好?”

;;;;“这……好吧。”

;;;;薛直也不客气,留下了那信纸,低着头看着那纸上漂亮的楷书,喃喃道:“薛白?”

;;;;他转身回了起居室,从柜子里翻出几封信,展开来,对照了一眼上面的字迹,暗忖燕惟岳没骗人,还真拿到了薛白写的诗。

;;;;之后,他翻找了一会,念叨了七个字。

;;;;“云中军使,王难得。”

;;;;

;;;;燕惟岳原本只是想炫耀一下,没想到弄丢了他好不容易得到的诗。

;;;;他把手伸进头盔里挠了挠那稀疏的头发,两步一回头地走出城楼,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了心绪。

;;;;“不妨的,诗是写给我的……薛岿!”

;;;;“在!”

;;;;“你去代州,催促韩节帅出兵。”

;;;;“将军,让旁人去吧,我想跟着我阿兄。”

;;;;“这是军令!谁许你多嘴,滚!”

;;;;“喏!”

;;;;薛岿回头看了一眼薛嵩,不敢逗留,忙不迭地便跑下了城墙,拉过两匹战马,打开南门奔出雁关门,直奔代州。

;;;;那“哒哒”的马蹄声渐远,薛嵩回过头来,郑重向燕惟岳执了一礼,道:“多谢将军。”

;;;;“这仗不好打喽。”

;;;;……

;;;;仿佛是为了印证燕惟岳的这句感慨,次日,契丹军攻势更猛。他们仿佛有着无尽的弓箭、云梯,使得唐军几次都差点失守。

;;;;好在薛直指挥有方,才险之又险地守了下来。

;;;;鏖战到傍晚,正当唐军期盼着听到契丹人的鸣金声,以期度过这艰苦的一天之时,忽然有号角声从南面传了过来。

;;;;“那是什么?!”

;;;;将士们回头往南边看去,只见到了崎岖的山道上有一支兵马正往这边赶来。

;;;;一面红色的唐军大旗招展在风中。

;;;;待近了,果然见上面大书“唐河东节度使”字样。

;;;;“援军来了!”

;;;;欢呼声很快传开来,一个个满脸是血的士卒们展开了笑颜。

;;;;薛直也大步赶到南边的城墙,放眼看去,试图寻找着队伍中的韩休琳、崔颢。

;;;;首先到的是韩休琳麾下的几员大将,他们叫开了城门,策马而入,大喊道:“打开北面城门,放我等杀敌。”

;;;;“雁门的儿郎们!且看我等杀败契丹狗!”

;;;;代州来的兵马很快已列阵在城门后,随时准备涌出城杀契丹疲兵。

;;;;“哈哈哈!”雁门守军纷纷大笑。

;;;;欢喜之下,不等薛直吩咐,已有人顺势打开了北面的城门。

;;;;正此时,异变突起。

;;;;薛直正从城头上下来,询问着韩节度是否亲自率兵来了,忽然,“嗖”地一支利箭从城中射向他。

;;;;“噗。”

;;;;激射而来的箭矢射穿了灰甲,钉进薛直的左胸下方,当时血溅而出。

;;;;与此同时,雁门守军尚未反应过来,高扬的屠刀已经对着他们的脖颈猛然斩下。

;;;;前一刻,他们还沉浸在援军到来的喜悦当中,下一刻已成了“同袍”刀下的鱼肉,不可置信地、愤怒地、悲伤地被砍倒在血泊当中,任马蹄踩踏着他们的身躯。

;;;;“杀!”

;;;;几员骁将从代州军中驱马而出,语气凶狠地喝令着。

;;;;“全歼他们!一个活口不许留!”

;;;;“杀绝!杀绝!”

;;;;薛直被利箭射倒在石阶上,惊怒之下瞪大眼看去,赫然认出了那几人。

;;;;安守忠、蔡希德、何千年……俱是安禄山手下将领。

;;;;一瞬间,薛直便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

;;;;必然是安禄山已经到了代州,出其不意地取代了韩休琳,才有可能把兵马从南面调动到雁门关来。

;;;;至于北面的契丹军,薛直早就猜到那是安禄山联合了契丹人,并派横野军引他们来攻。

;;;;

;;;;“安……安禄山……反了!”薛直大吼。

;;;;但那一箭伤到了他的肺腑,让他说不出话来。他只好勉强支起身来,艰难地往石阶上奔去。

;;;;箭矢不停向他射来,与此同时,反军也已杀上了石阶,混乱中,有人冲上前护住他。

;;;;“将军!”

;;;;薛直仓促一看,只见是燕惟岳,他连忙道:“安禄山反……你带人去……云中守捉。”

;;;;“将军,我们走。”

;;;;燕惟岳四下一看,雁门关前后都已被夹击包围了。

;;;;他唯有寄望于借着夜色深沉,看能否带着薛直从东、西那险峻的山上离开。

;;;;“薛嵩,你擅攀爬,你来拖着将军。”

;;;;“别管我。”薛直竭力催促道:“告诉王难得……找朔方……郭子仪,走……这是军令!”

;;;;他说着,他伸手入怀,好不容易才用那满是鲜血的手摸索出一封信纸来。

;;;;那是薛白写给燕惟岳的诗,他知道燕惟岳爱诗,他一定不能夺人所好。原本就没想留下的,但没想到,这么快就要败亡了。

;;;;“拿着。”

;;;;薛直手一推,推开燕惟岳,走向城头上的士卒们,想要组织起防御。

;;;;今日旁人能逃,他薛直一定是不能逃的。

;;;;因为他阿翁是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贵,他阿爷是屡破突厥、吐蕃的薛讷,他继承了父祖的姓氏,便绝不敢辱没。

;;;;咳了两口血之后,薛直用最后的力气喊道:“儿郎们!随我杀敌!”

;;;;这是他阿爷薛讷每次出征时都会喊的话。

;;;;简简单单的七个字,蕴藏的是薛家爷孙父子三代人对大唐的忠诚、对士卒的体恤。

;;;;而在这次,薛直想要用来激励士卒们的话还有更多。

;;;;他想到了大唐对薛家的恩荣,在心中喃喃了一句诗。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杀绝!”

;;;;回应薛直的是反军凶狠的吼声。

;;;;反军人多势众,如潮水一般拍打着这雄伟的关城。

;;;;是役,守军力战不敌,血洒雁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