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搬不动的兵工厂(2 / 2)

薛云龙仔细翻阅过兵工厂的厂志档案,以他博闻强识的特种兵素质早把沈阳兵工厂的资料装在脑子里了。“这里也是随着张作霖、张学良军械需求的扩大而不断扩建的,要不是有九一八事变,我估计他还得再扩大几倍。现在它的长度是2.5公里,深度是1.2公里。”

“这还不够用呀!王家坪、杨家岭全给了它也装不下它吧?”

“看着tǐng大,战争的消耗更大,他开足马力生产也仅仅维持东北军30万人的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争,战争打得就是钢铁、就是钱一点也不假。”

穿过两丈深的mén楼,里面树木茂密、空间宽阔,几座不高的办公大楼与远处排列整齐灰墙的巨大车间相互映衬,不少的汽车、工人、士兵在装载着设备之类,远远地就传来电机的嗡嗡声还有敲击声。主席被这里的气氛感染,赞叹道:“张作霖有眼光、有魄力,造了这么大的个工厂,huā了不少钱吧?”

“刚建新厂时,因为资金紧张只修了枪厂、炮厂、炮弹厂,修筑站台,铺设铁轨,火车可直通厂内。23年张作霖出让了部分铁矿、煤矿的开采权换取了日本机器设备,增建枪弹厂、炮弹二厂,增建炼钢厂,机器厂,锅炉房,水塔,蒸气及水道等设备,工厂第一次扩建并开始生产日式武器,日本技师自此参与到生产中来。”

“建一座工厂竟然这么复杂?”主席听得头都有些晕,感慨不已。

“前面都是小规模的,到了1925年杨宇霆当了督办,兵工厂才算是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他派德藉技师从德国采购来大量机器设备,造枪造炮,冶金炼钢、机器制造、各种炸yào渐成规模,规模又扩大了一倍,还办起兵工小学、兵工学校。”

“这个杨宇霆还真是个干将,既能打仗也会办厂是个有本事的人!”

“是啊,陈司令常说我们用人就要用能干成大事的人,规规矩矩、墨守陈规、因循守旧的也可以用但不能重用,在法库陈司令会见杨宇霆亲属时就高度赞扬过杨宇霆对东北军的贡献,其中有一条就是扩建兵工厂。”

“其他几条是什么?”主席对纯工业的东西兴趣不大,对历史人物表现出浓厚兴趣。

“我记不太全,好像是引进外国先进设备创办了许多现代工业;制定田赋制度,从军阀、地主手中挖出大量土地让农民耕种、鼓励内地移民发展生产;发展国防,创办海军、训练出jīng兵;对潜在的敌人保持高度的警惕,限制日本关东军的活动范围;修筑联通各县的战备公路,方便调集兵力。他说的快我就记下这么多。”

“看来能人们想的都差不多,你们陈司令就喜欢干这些事。我说他把河南水灾难民都往张掖包头送是要干什么?发展生产、修路架桥这些人也得吃饭不是?看来他比我看得远呀!这座工厂的规模就是杨宇霆确定的吗?”

“基本上是的,那座白sè的二层小楼就是他当年办公的地方,外国的工程师、各分厂厂长、技师经常被他叫来座谈,这下边就是兵工厂的地下金库,一楼是资料室、档案室、财务室、技术研究室,二楼还有厂长室、总工程师室,招揽了一大批国内外的管理人员管理全厂八个工厂,26个部mén,八千台机器,两万多产业工人,真的是威风凛凛、风光无限。”

“据我所知,他也是军人出身,如何懂得这些经营之道?”

“我和厂里的很多老人聊过,他爷爷辈上才逃荒来到法库,到他老爹辈上开了大车店,生活好转,自小聪慧,经人劝说去sī塾读书,16岁中了秀才,废除科举后又去日本士官学校读书,回国后就当过军械厂厂长,后来张作霖欣赏他的才干调在身边参赞军务。